齲齒就是我們所說的蛀牙 、蟲牙,主要是由于牙面被口腔內細菌分解產物侵蝕所致。表現為顏色發黑、牙上有洞,伴或不伴有疼痛。早期感覺不到異常,僅發現牙面上顏色發黃或者發黑。時間久了,特別是不注意口腔衛生使食物殘渣存留在牙面上,細菌可以分解食物中的糖產酸,然后逐漸腐蝕牙齒形成黑洞,如果繼續往下累及牙神經的話就會引起劇烈的疼痛。齲齒應以保健預防為主。
兒童容易發生齲齒,特別是乳牙齲齒發病更多。這有兩方面的原因:
一方面,兒童口腔不潔,嬰幼兒不會漱口,年長兒雖會漱口,會刷牙、但大部分兒童漱口、刷牙不認真,所以在齒縫間和溝裂中存留食物殘渣。另外,兒童喜歡吃零食,特別喜歡吃糖,甚至有的兒童嘴里含著糖睡覺。我們知道,口腔里有很多細菌,特別是乳酸桿菌,能使糖和食物殘渣發酵,產生大量乳酸,這種酸能破壞牙齒結構,發生齲齒。
另一方面,兒童營養狀況不好,如兒童患營養不良、佝僂病和各種慢性病,特別是患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的兒童,由于牙齒缺乏鈣質,牙齒結構疏松,更容易被乳酸侵蝕形成齲齒。

兒童齲齒 的癥狀,根據齲齒破壞的程度,齲齒可分為淺、中、深齲:
淺齲:病變只在釉質內,牙齒的顏色本來應該是同個顏色,當表面開始有黑點或是脫鈣的白點出現,或是某處老是塞住食物,表示此處牙齒的琺瑯質已遭到破壞,患兒無不適感。
中齲:病變已達牙本質,形成淺層齲洞,此時小兒對冷、酸、熱的刺激感覺明顯,容易感到酸痛,或是食物一卡進牙縫,就覺得不舒服,但清掉后,不舒服就解除了。
深齲:病變已達牙髓腔,疼痛持續一段時間才會消失,如不進行治療,細菌沿著牙根達到牙尖,會引起根尖眼炎,造成慢性病灶,引起牙槽骨、下頜骨炎質、骨髓炎及全身疾病。
